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获取邀请码论坛微信群 |繁體中文

读屏族音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心灵感知世界,用爱心成就未来,欢迎来到读屏族音乐论坛!这里是视障朋友温馨的港湾,也是明眼朋友娱乐的家园。“读屏族”人群是借助读屏工具操作电脑和手机上网的视障朋友(盲人),他们虽然有视力缺陷,但超越常人的听力,使他们对音乐有着自己的执着与珍爱。是音乐让我们相聚,音乐让我们快乐!忘我!陶醉!
查看: 13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克莱伯-贝多芬第7交响曲[DG西德银圈01首版][WAV/百度云]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28 18:22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938

    主题

    1957

    帖子

    5291 小时

    在线时间

    管理员

    威望
    6296
    魅力
    6192
    金钱
    16777
    注册时间
    2014-11-10
    最后登录
    2024-11-18
    阅读权限
    255

    巨蟹座帅哥勋章管理员认证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7:3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克莱伯-贝多芬第7交响曲[DG西德银圈01首版][WAV/百度云]

    小克莱伯-贝多芬第7交响曲[DG西德银圈01首版][WAV/百度云]

    小克莱伯-贝多芬第7交响曲[DG西德银圈01首版][WAV/百度云]


    1930年7月3日,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生于柏林。1954年在波茨坦(Potsdam)他首次登台指挥轻歌剧演出,1956年在杜塞尔多夫指挥德国歌剧,随后的8年,他任职于苏黎世歌剧院。1966年又与斯图加特沃坦伯格国家歌剧院签约。自1968年起,他是慕尼黑歌剧院的客席指挥。1974年,首次在拜罗伊特音乐节指挥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名声鹊起,从此开始跻身于世界一流指挥家的行列,足迹遍及世界著名的歌剧院和音乐厅,其中包括维也纳音乐节和"布拉克之春"等。

    卡洛斯·克莱伯是一位努力在音乐上追求极至的“完美主义者”。由于其怪异的脾气,所以他录制的唱片少得可怜。1989年和1992年,全世界的乐迷在看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卡洛斯·克莱伯那温文尔雅的翩翩风度之后,抢购他的唱片的热潮随之而起,但人们惊讶地发现,他们也许原来对克莱伯知之甚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的唱片实在太少了。克莱伯认为在录音室中难以完全表达他对艺术的理解,只有现场演出,当他与听众作直接的交流时,才能够找到音乐的**与生命力。即使是现场录音,他的严格态度,对艺术的苛求,也使经纪人们噤若寒蝉。所以他的录音资料少,也就不奇怪了。 卡·克莱伯不愿意担任任何一个乐团的常任指挥,这与他的孤僻性格是很有关系的。甚至除了“必要的”露面以外,他常年躲在家中,有一种传奇的说法:嗜酒的卡·克莱伯每当存酒量不足,就出来活动一下,等到观众还沉浸在音乐的遐想之中时,他早已飘然回到森林别墅中,享受库存得到补充的美酒了。但是,就是这么一位“怪异的”、“难于接近的”指挥家,却受到世界上所有著名乐团的青睐,他是名符其实的“抢手货”,在当时的**指挥大师中,他出场次数最少,出场费最高。他也是唯一以分钟收费的指挥家。但是非常遗憾,在92年之后,当时只有63岁的克莱伯突然宣布退休。如今我们只能从非常稀有的影像资料中重温他的指挥魅力。

    在录音的世界里,有三种类型的艺术家。一类把录音看作是自己和音乐伙伴永久地置于公众面前的机会,他们像对待音频日记里的扉页一样对待碟片。第二类,数量不多拒绝前者,他们拒绝记录大的音乐场合,坚持认为重复一种体验是不可能的,这样就把他们所有的自信留在了听众们的记忆里。第三类,也是相当少的一类,尽管不拒绝录音但却非常非常苛刻。克莱伯.卡尔洛斯(Kleiber Carlos)(1930生于柏林)是属于后一类。他为Deutsche Grammophon的录音单子反映了这种事实,但是每一位音乐爱好者必须已经记录了它们显著的品质。它们也许很少,但那是什么样的作品!韦伯(Weber)的“魔弹射手”(Der Freischitz),威尔第(Verdi)的“茶花女”(Traviata La),瓦格纳(Wagner)的“特里斯坛”(Tristan),(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的“蝙蝠”(Die Fledermaus), 里夏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的“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录像),贝多芬(Beethoven)的交响曲(C小调,作品67,和A大调,作品92,即本录音),舒伯特(Schubert)的第三和第八“未完成”,和勃拉姆斯(Brahms)的E小调第四。然而就个人作品的成就而言,为数不多,但毕竟还不是太少,而且我们也必须宽容。事实上克莱伯的录音已经直中要旨,令评论家们喋喋不休称道是“杰出的演奏”的这些作品,是几代指挥家们反反复复演绎过了的。同克莱伯那些多产的同行相比,他的作品数量显得少了,但如有人敢凝视那些歌剧和音乐会的保留剧目中,还有多少宝石在闪烁着光芒。
    克莱伯过去是而且现在仍然是一个例外,他的录音作品显示出他自身是一个为精品而生的人。当他创作一部作品时,不管它是什么,它都将是一个里程碑。他的事业从一开始就是非凡的。他于1930年生于柏林,是著名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Erich Kleiber)的儿子。他的父亲在1933年不得不离开希特勒德国,1936年到1949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Teatro Colon工作。所以,年轻的克莱伯在阿根廷成长,自学音乐,并于1952年在拉普拉塔歌剧院开始工作。他其后各阶段的职位分别是:波茨坦(1954), 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莱茵河地区德国歌剧院(1956),苏黎世(1964),位于斯图加特的州立歌剧院(1966)。从1968年以后,克莱伯选择了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州立歌剧院作“长期客座指挥”,这个安排给他留下了他所需要的工作空间。他在拜罗伊特的露面,指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e),对维也纳交响乐团的访问,与维也纳和米兰歌剧院的签约,和他期待已久的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以及-这一切都不常发生-维也纳“爱乐募捐音乐会”,每一次,每一场都令音乐界激动,并且,就像贝多芬的这些演奏,给人以启迪,令人陶醉。

    克莱伯生于德国,但成长于阿根廷,值是之故,他于日耳曼的精准之外,又加上南美的热情奔放,使他成为古往今来最令人疯狂的指挥大师。
    俗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而音乐家不怪,就似乎失去了神秘感,而不那么令人崇拜。而克莱伯的个性脾气更是千里挑一的古怪,例如:他的一位朋友写信告诉他想看乐团排练,Kleiber就写一封亲笔回信说「好啊好啊,你是我的好朋友,你想要坐哪里都可以,我会吩咐乐团经理好好招待你的,不过啊,你如果要来的话,我就不来啦!」 。
    克莱伯是一个很懒的指挥,他告诉Leonard Berstein:「我不喜欢指挥,只爱阳光、吃、喝和**。」 ,卡拉扬亦形容他是只有在「冰箱空的时候才会出来工作」 ,更糟的是,克莱伯非常注重「感觉」 ,只要他「奇檬子」不对,不论是灯光太暗、乐团太混等等不一而足的理由都有可能使他把指挥棒一丢,拍拍**走人,留下全场错愕的观众。尽管如此,每当有他的音乐会,仍会有数以兆计的AKDS患者冒着退票的危险漏夜排队抢购。
    懒归懒,克莱伯指挥时是敬业到几乎病态的地步,他不像卡拉扬录制900多张CD,反而是一生反复钻研少数曲目,必定要将总谱及作曲家的意图完全了解(注四),再经由缜密精细的排练,他才会演出,所以他不出棒(指挥棒)则已,一出招就迷倒天下众生。 而最令人气结的,也就是他凡事要求完美的个性,以他今日在古典乐坛的地位和今日录音工程的进步,他竟然只录下区区16张录音,从1981年和东家PolyGram闹翻之后,已经16年未有新作问世,而大部分的时间都躲在慕尼黑的家中看电视,只有偶尔在一些零星的CASE,如1989和1992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才让我们这群凡夫俗子得睹天颜。
    到底克莱伯的魅力在哪里,能让世界各地乐迷被他吊的食味不知,甘心臣服在他的魔棒之下呢?有人用「轻」(Light)这个字来形容他的指挥艺术,很多不好的指挥家会把一首好听的曲子弄得索然无味,而克莱伯指挥则会让你觉得是在坐360度的云霄飞车,不断有新的刺激,感觉心脏都快弹出来一般,但却又会大呼过瘾;而他还有一项绝技就是浑然天成、豪放飘逸、自然率真的指挥姿势,Karl Boehm指挥像是在画一个无限循环,R.trauss懒到左手都插在口袋中,而Kleiber的身体会随着音乐的律动而摇摆,丰富的表情足以得到奥斯卡金像奖,而他说尽无限事的双手,我实在无法形容,也只有亲眼看到才会相信。
    克莱伯的贝多芬第五、第七号交响曲:这是克莱伯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更是人类录音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五号《命运》铭盘如林,当年世人皆以为诠释莫过于此,但1970年代Kleiber版一出,立刻横扫全世界乐评家及爱乐者,亦使古往今来所有其他录音黯然失色。而第七号被称为「酒神的舞蹈」 ,从前并不被认为是太重要的作品,但一到他的魔棒之下,就马上让人血脉喷张,七号由此得到和「英雄」、「田园」平起平坐的地位。
    歷史上只有一張唱片同時登上企鵝三星帶花、日本唱片藝術名曲三百、《留聲機》百大、DG 100(英國的Gramophone雜誌為紀念Deutsche Grammophon的百歲生日,特別評選出的榜單,名為「DG百年歷史最偉大的百張唱片」),Classic CD百大(由臺灣著名古典音樂雜誌《CD Hi》推出)五份權威榜單!這張唱片就是由卡洛斯克萊伯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錄製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第七交響曲。當錄音技術發展到本世紀中期以後,在那麼多偉大指揮家都一再與一流樂團錄過貝多芬的交響曲之後,幾乎沒有人相信還有誰能在這些音樂中找出更多令人振奮的新素材,可是一九七五年,克萊巴的第五、七號交響曲錄音出現了,這是一份真正偉大的錄音!這張是唱片史上不朽的經典之作,是經典中的經典。

        在我看來,carlos kleiber的這個版本是最好的,無論是音效還是指揮風格,都是我所聽過的版本中最好的。尤其是貝五,第一次聆聽他的版本是在DG的一張精選集中,那第一樂章強有力的氣勢以及極佳的錄音效果一下子吸引了我。貝五的第一樂章那最後的一部分無疑讓我感到自己被命運推倒了風口浪尖之上,聽到了命運的咆哮,聽到了大海和狂風的咆哮,有種讓人窒息的感覺。這個版本將命運之神刻劃地惟妙惟肖。那黎明到來之際奪得最終勝利的末樂章旋律激進有力,讓人激動萬分,心潮澎湃。carlos kleiber在細節處理方面尤為重視,許多細節之處被為妙維肖地刻劃。看過他排練的人都知道,他非常注重細微之處的描寫並且會用許多生動,形象的例子加以說明。可以說,他的版本實在是值得珍藏的絕佳錄音,不愧為企鵝三星,令人讚歎不絕帶花,而且對於我而言,一耳便能認出他的版本。

        貝多芬這兩部作品的錄音多如牛毛,小克萊伯對“貝五”嶄新的處理對這部作品的詮釋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套唱片史上最暢銷的錄音幾乎成了貝多芬這兩部作品完美演繹的代表了。在“貝五”中那強勁的衝擊力和細緻柔和的處理都是令人屏息的;而《第七交響曲》中那酒神的氣質非小克萊伯莫屬。強烈的節奏、鮮明的戲劇性,難怪有人說這部作品幾乎是為小克萊伯量身定制的。這張唱片獲得包括《日本唱片藝術》、《企鵝唱片指南三星帶花》、《留聲機》等權威評論的一面倒的最高讚譽。

      当录音技术发展到本世纪中期以后,在那么多伟大指挥家都一再与一流乐团录过贝多芬的交响曲之后,几乎没有人相信还有谁能在这些音乐中找出更多令人振奋的新素材,可是一九七五年,克莱巴的第五、七号交响曲录音出现了,这是一份真正伟大的录音!这张是唱片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是经典中的经典。
      
      如果你的唱片架只允许一张唱片,那么留下的一定是这一张!

    简评:1983年第一位、1987年被挤落第二位、此回再度夺回王座,小克菜伯此版张力依然不衰,以22点的优异表现,遥遥领先第二位的福特文格勒版(6点),报了1987年的一箭之仇。小克莱伯一气呵成的速度感,令听者浑身爽快,此曲的诠释完全得到乃父真传,而且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灵动的节奏运筹,更是本版得以久听不辍的关键。
                           ——《日本唱片艺术名曲名盘300》
    这是克莱伯惊世骇俗之作。克莱伯与维也纳爱乐的「命运」,自1975年以来,被全世界爱乐人仕供奉为最有性格的伟大演奏。刺激性、诗意、动态起伏、布局无一不臻完美境界。第七也含有相同的特质,爆炸性之强劲达到暴力之边缘,急激的冲刺不在表面光辉上散发,内心深处的暗涌狂潮,却带哑灰色。送葬进行曲是出悲剧,终章胜利的热舞节奏也是带愤怒性的。历史上好少第七的唱碟演得如此激动震撼,我们禁不住一次复一次地被克莱伯鲜烈的创意所震慑。
                                                             ——《HIFI音响》
    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1770-1827)在确立自己的曲风,一次又一次推出自己传世名作的时期的作品,它于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

        《命运》的名字的由来是一个趣谈——这首曲子以四个强有力音符“镪镪镪镪”开头,他的弟子申德勒说“就象是命运在敲门一般”,这就是后来之所以如此命名的原因。乐曲严肃深刻主题的缜密细腻的展开形式与“欢乐自苦恼而来”的具有戏剧化色彩的感情表现形式完美结合,形成了贝多芬最负盛名的交响曲。这是部可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外音乐史的经典作品

        本曲声望之高,演出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主题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和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练,简洁,完整统一。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其中的主题是“命运的敲门声”。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第一主题,即命运的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通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自由变奏曲。双主题连续的变奏是命运在敲门。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诙谐曲形式。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Carlos Kleiber 卡洛斯.克莱伯

    德国指挥家。1930年7月3日出生于柏林。父亲是著名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Erich Kleiber)。早年随家庭迁居阿根廷,并在那里成长。由于老克莱伯并不希望儿子成为音乐家,小克莱伯20岁才开始学习指挥。1954年在波茨坦(Potsdam)首次登台指挥演出轻歌剧,1956年在杜塞尔多夫指挥德国歌剧。随后的8年任职于苏黎世歌剧院。1966年与斯图加特沃坦伯格国家歌剧院签约。1968年起担任慕尼黑歌剧院客席指挥。1974年首次在拜罗伊特音乐节指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获得巨大成功,从此跻身世界一流指挥家的行列。

    专辑曲目:
    1.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1 - Allegro con brio
    2. Symphonie No. 5 In C Minor, Op. 67: 2 - Andante con moto
    3. Symphonie No. 5 In C Minor, Op. 67: 3 - Allegro
    4. Symphonie No. 5 In C Minor, Op. 67: 4 - Allegro
    5. SYMPHONIE NO. 7 IN A MAJOR, OP. 92: 1 - Poco sostenuto - vivace
    6. SYMPHONIE NO. 7 IN A MAJOR, OP. 92: 2 - Allegretto
    7. SYMPHONIE NO. 7 IN A MAJOR, OP. 92: 3 - Presto
    下载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解压密码:



    免责声明:
    本專輯来源网络,再此感谢原发布者!版權屬唱片公司所有,只可用於個人試聽交流使用,
    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或公開傳播的場合,請在試聽後24小時內刪除,
    本人与论坛不承擔與之相關的一切法律責任。


    购买主题 已有 2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5 金钱 才能浏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获取邀请码|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 读屏族音乐论坛 ( 鄂ICP备2020021919号-1 )

    读屏族音乐论坛上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搜索,本站不提供下载和存储。
    如果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邮箱: dupingzu@163.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GMT+8, 2024-11-21 20:23 , Processed in 0.05536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