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9-1-28 18:22 |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管理员
- 威望
- 6296 点
- 魅力
- 6192 次
- 金钱
- 16777 枚
注册时间2014-11-10
最后登录2024-11-18
阅读权限255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哥特说: 香港的银圈版CD:
银圈版与普通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光碟的内圈制作不同,银圈版CD的内圈(有些CD连同盘身)都是银色,而普通CD的内圈则是由透明塑胶材料制成,因而又叫做“胶圈版”。另外;香港大部分歌手在1991年之前所推出的大碟在第一版印制上几乎都发行过银圈版CD,之后才是普通CD、再版CD,所以又称之为“首批银圈版”,生产数量不多、升值速度极快。因为1992年之后就没有继续生产过银圈版CD!
普通CD:
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为44.1kHz,16比特量化。可以达到20-20kHz的频响和90DB的动态范围以及不低于90DB的信噪比。普通激光唱片的频率响应非常平坦,底噪声很小,动态范围相当大。在模拟录音的时代,动态范围达到80DB已属不易,但数字录音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到90DB。既然普通CD唱片的技术指标不错,为什么后来又推出了很多种格式的CD唱片呢?这主要的因为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过低,量化的比特数也不够高。因此在聆听老一代的CD唱片时,总会有声音粗糙,缺少细节的甜美的歌唱性等问题。在重播的音场深度、宽度等方面也比较窄、比较紧,整体的空气感和临场感不太好。
改良型普通CD:
1994年,美国泰拉克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0比特录制的CD唱片。在母带的录制、编辑过程中,动态范围达到了112DB。然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1995年,美国泰拉克TELARC唱片公司推出了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方式的CD唱片。这在录音史上具有阶段性的意义。因为通过双声道环绕声方式,在普通的立体声音响系统中,你可以听到更深、更宽的音场,能够体会到一定程度的包围感了。其实泰拉克唱片公司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采用双声道环绕声技术录制、出版了CD唱片。只不过那时的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唱片投放市场后,效果良好。在经过了十年的改进与完善之后,正式推出了双声环绕声系列CD唱片。1996年,飞利浦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4比特录制和模拟母带24比特重新制作的系列CD唱片,并且采取限量发行的方式。这批唱片的采样频率仍是44.1kHz,24比特量化。主观听感的改进很大。音色甜美、细致,具有丰富的细节。歌唱性不错,可听性很强。以上的CD、20比特CD、双声道环绕声CD、24比特CD都属于普通CD的范畴。HDCD虽然采用了专用的编解码技术,但最终还是落在了普通CD的技术范畴之中。在播放中,均与普通CD机良好地兼容。从以上的CD技术发展来看,不论是提高录音时的采样频率还是提高量化的比特数,都能够获得比较丰富的信息。最后落实到16比特普通CD唱片上,在重播的音质、动态、歌唱性等方面都会有一些改进。
HDCD:
1992年,在普通CD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HDCD。HDCD的含意为高精度CD唱片。同年,美国RR唱片公司推出了编号为RR-S3CD的HDCD样片。HDCD的主要技术原理是:采用18比特进行录音。在录制的过程中,16比特为普通全频带数码录音:另外2比特经过高通滤波器等设备专门用于记录包含有大量相位信息的高频与超高频。然后在编辑、制作母盘时,将全频带部分压缩成为14比特,将相位专用的2比特单独记录。然后压制成HDCD唱片。HDCD唱片在普通CD机上重放时,只能读出14比特的全频带音频信号。这时的动态范围仅能达到78DB。在具有HDCD解码功能的CD机上,可以读出并复合2比特的相位、高频信号,增加了播放时的透明度与细致度,音场的宽度同时也会有所改善。HDCD由于采用比特预留的预加重方式制作,虽然与普通CD机有不错的兼容性,但不论在何种解码的工作方式下,都压缩了动态。对于动态不大的录音来说,清晰度提高了;但对于大动态的录音来说,会有一定的损失。再加上HDCD的播放机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量上市的;世界上各主要唱片公司对HDCD的支持态度也不够大,采用HDCD方式的唱片软件不够丰富。HDCD唱片与播放机真正的普及年代是2000年。在此期间已有多种格式的CD唱片问世,还正式推出了SACD和DVD Audio两种格式的CD唱片。因此,HDCD唱片的普及具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
DDDD:
1993年,德国DG唱片公司推出了4D录音格式。CD唱片原来最多只具有3个D,这就是数字录音、数码母带和数字压片(DDD)。在这其中还有另外三种方式:这就是模拟录音、模拟母带制作、数码压片的AAD方式;模拟录音、数码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ADD方式和数字录音、模拟编辑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DAD方式。4D录音是在数字录音机的前端,增加了话筒用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调音台。同时采用21比特量化。使原始的动态记录范围达到了118DB。声音的细致、甜美程度有了不小的改善。然后以21比特的方式进行母带编辑制作,最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4D唱片明显的播放效果,重播的整体音色厚道了,细致度提高了。( B! ~6 a1 { ~
SACD:
SACD是由飞利浦和索尼共同研制的第二代高密度光碟。SACD的采样频率是2.8224MHz,是普通CD采样频率的整整64倍,SACD采用的是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数字音频技术,从头到尾都是1Bit形态,不需任何转换。SACD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SACD。除了使用专用的播放器材之外,和任何一种播放器材都不兼容。SACD还有一种复合盘的制作方式。在唱片的下层是SACD,在唱片的上层是普通CD。属于典型的单面双层式结构。复合盘的SACD与普通CD机良好地兼容。ACD的记录格式有两种:一种是双声道格式,另一种是多声道(6声道)格式。
SACD的音乐播放效果非常理想:就连复合后的普通CD,其播放效果也相当好。目前DVD-Audio和SACD唱片的价格很高,专用的播放器材也很贵;对高格式CD的普及产生了较大的阻力。张国
XRCD:
XRCD也是为音响发烧友津津乐道的另一种可以出得好音质的CD唱片。XRCD和HDCD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重播XRCD版本的CD唱片不需要特殊的CD唱机和解码器,目前的CD重播设备均能重放XRCD版本的CD唱片。而且,那CD完美的16bit音频的音响效果都能够以最高的境界表现出来,因此受到发烧的极度欢迎。但有人称XRCD为“后CD时代”的“末代皇帝”,主要是由于价格高昂,而且音质更好的DVD Audio和SACD已经出现,所以难以普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XRCD全称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就是“扩展解析度CD”,是由日本JVC公司开发研制出来的独家技术。使用JVC自身开发的K2数码界面系统,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压片制造工序、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技术的主要重点是:加强母带录音处理及CD唱片的制作,其目的是让聆听者听到更高保真度和更好音质表现的录音效果。而且XRCD的录音处理技术均在目前的CD标准范围之内。但这就使得其在加工成本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所以不论是JVC自己品牌出的XRCD,还是其他少数公司的重新刻录XRCD发烧碟,价格都很昂贵,普通发烧友无法张张都买,只能择其精品下手。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昂贵的因素,大多数唱片公司都难以支持XRCD,所以在市面上看到的XRCD品种实在寥寥无几。
DSD:
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是采用1bit(比特)A/D转换器及Sigma/Delta调制器,达成录音或编码,其制式的取样频率为2.8224MHz,较传统式的CD的44.1kHz取样频率高64倍。 6 ] x8 B! D6 D+ ~) s+ Z0 e
这个频率表示量化是以每秒2.8224百万次速度处理,然后将1比特数据录在唱片上,虽然比特数目只是CD制式所用的1/16,但因取样频率高64倍,结果DSD的数据能力较CD大四倍,亦可原整地演绎高动态和极宽之频率响应(Ohz-100kHZ),使音色无比纯正和透明。bbs.lesliecheung.com.cn) q/ ~9 q' u. e. W" M) x% X
一、关于IFPI
香港歌手发行的CD可划分为早期和后期。94年前制作和发行的CD称为早期CD,94年后制作和发行的CD称为后期CD。因为在94年出现了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那年开始,唱片公司制作、发行的正版CD都必须在光盘内圈上打上IFPI码,94年前的CD内圈上是没有IFPI码的。因此,鉴别一张CD是早期发行还是后期再版,其中一点就是看它的内圈上有无IFPI码。(陈百强《凝望》、《我的所有1》这两张专辑, 94年时DMI唱片公司再版过一次,碟面是按旧版样式制做,其内圈上有IFPI码) 荣光无限,张国荣中国哥迷网讨论区,哥(荣)迷专题论坛。) T8 A" w- C! E- {
二、多版本CD种类:
早期制造、发行的CD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同一张专辑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从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香港唱片公司为旗下的当红巨星制作CD是从85年开始的,之前只有卡带和黑胶。早期CD版本主要分日本三洋版、日本SONY版、日本天龙版、日本东芝(TO)版、日本三菱版、西德版、法国版、美国版、澳洲版、韩国版、香港本地版几个版。其中制作、发行年份大致是:“三洋版”为86-87年间;“SONY版”为85-88年间(分为细圈英文字版、普通版、无星版);“天龙版”为86-91年间; “东芝版”为87-92年间;“三菱版”为88-90年间(分为内圈有MT版和无MT版);“西德版”为88-89年间(主要以银圈版为主);“韩国版”为88-94年间(其中分为韩国银圈版(早期韩国版)、普通胶圈版、T113版、PAN ASIA版);“法国版”为89-91年间(其碟面大多为红色,又叫做红色法国版);“澳洲版”为89-91年间;“美国版”为90-91年间;“香港本地版”在92-93年开始生产。
早期的不同版本中,究竟谁的音质最好?这里面有没有排名?一些收藏家的说法为:西德版排第一,三洋版、SONY版并列第二,天龙版第三,法国版第四,东芝版第五,韩国银圈版第六,三菱版第七,美国版第八,澳洲版第九,香港本地版排最后。我个人认为西德版和SONY版音质最好,其次是三洋版,第三是东芝版,法国版和天龙版并列第四。在香港公认的陈百强早期CD中音质最好的三张碟为:《85精选》SONY细圈英文字头版;《深爱着你》SONY细圈英文字头版;《巨星之初》日本三洋版。
香港本地版虽然从总体上说达不到国外制作的水平,但是当中也有音质非常好的。如92年发行的15周年版系列:《突破精选》、《偏偏喜欢你》、《百强84》这三张,音质非常的透亮,听下来我觉得甚至超过了东芝版,可以媲美三洋版的水平,只可惜没有将《喝彩》、《有了你》、《倾诉》这三张早期专辑一并制作、发行。
三、谈一谈首版:
很多玩碟的朋友都对某张早期CD众多版本中哪个是第一版感兴趣,即俗称的首版。对于不同的版本,可以根据制造、发行年份来认定是否是首版。例如《陈百强85精选》、《深爱着你》有SONY版、法国版、韩国T113版三种。可认定SONY版为首版,第二版为法国版,第三版为韩国T113版。有人要问,唱片公司为何要出这么多版本?据资深人士说,当年香港本地激光唱盘制作业还不发达,在本地没有条件大批量生产激光唱盘,因此就拿到日本、德国、法国等成熟国家生产。唱片公司之所以选择不同的厂家,是根据质量、成本等多方面综合因素考虑的。就像WEA华纳,他们总部早期只委托SONY和西德做,而 EMI百代早期则委托三洋做,后来觉得东芝成本低些,质量也相当不错,就叫东芝做。而同一个版本出现不同版号的情况,有的可以认定哪个是首版。如陈百强《梦里人》专辑早期CD,都是日本东芝版的,但内圈号不尽相同,有1M TO 、1A1 TO、1A2 TO、1A3 TO、1A4 TO、1A5 TO、2A1 TO这么多种。可以认定1M TO版为首版,原因是早期东芝版的碟,首版多为1M TO,随后才有1A1-1A5、2M-4M等等。
有的就很难去考究谁是首版了,如陈百强《一生何求》发行过硬版纸版和普通版,这两个版我所认识的人中没有人知道谁是第一版。毕竟是十几年前的产物。可能只有当年唱片公司的人或当年铁杆资深歌迷才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不论是不同版本还是同一版本出现不同版本号,都说明这些唱片当年第一批面市后销量非常的好,卖到出现断货,于是唱片公司针对市场需求又去找不同的厂家或同一厂家分批再次生产和发行。
四、浅谈收藏:
现在很多玩碟家将收藏首版作为最高收藏目标。对于早期同一专辑不同版本的收藏价值,目前有种观点:认为首版价值最高,其次是二版,再者三版、四版。。。不少二手市场上的卖家也将自己的一些碟标注为首版,将价格标的很高。我个人认为,不能完全以首版来认定,关键是看发行量,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越稀少的才越珍贵。有的碟当年只发行了一个版,那么它的首版收藏价值自然高。如陈百强《当我想起你》,当年只发行过法国版,这个版就很珍贵。有的碟既是首版又非常少见,如陈百强《痴心眼内藏》日本东芝版、《梦里人》专辑的1M 版、《凝望》三洋版,这些版都是当年发行,发行量很少,市面上极为少见,又是首版,因此收藏价值极高。(《痴心眼内藏》这张CD当年拿去日本制完版后将母版损坏了,所以后期一直无法再版)
另外一方面,有的碟当年发行的不同版本中,有的版本可能并不是首版,但发行量小,市面上少见,那么这些版本的收藏价值就比首版高。像《夺标金曲》,当年发行过西德银圈版、韩国银圈版、普通胶圈版三个版本,其中西德银圈版是首版。但这三个版本中韩国银圈版发行量少,市面上最为少见,它的收藏价值就比西德银圈版要高。
五、比较一下早期版本和近几年出版的后期版本:
总的来说,当年的这些早期版本CD,虽然收藏价值不尽相同,但都很珍贵值得去收藏。因为它们大多是拿到国外生产、印制的,而且是用的歌手当年的母带制作(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母带由于年限和存放的原因,很多已毁、损严重,唱片公司唯有利用CD或LP加上新技术重新制作母带,无论其科技多么发达也无法和当年录出的纯音相提并论。我所了解到的EMI2002再版《FIRST LOVE》,唱片公司竟借去一位歌迷的早期碟制版!多可笑!),所以早期版本其精美的印刷和完美的音质是后期的再版碟所不能达到的。新加坡一本音响HIFI评论杂志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若干年后再版的碟有早期版十分之一的价值,已死而无憾了。其中列了三个原因:!
1、CD当道,没有了黑胶,卡带的销路也大大不如前(而且成本极高并不符合经济效益),唱片公司全幅投入CD生产,数量之多,已毫无疑问。
2、早期版CD在当年是特地送去国外印制的,以后唱片公司不可能再制作同样的版本。
3、后期再版的碟封面印刷之差,不要说和早期版相提并论,大概只达到与翻版不相上下的程度。原因是无论再版做的如何精美,总不及早期版(例子多不胜数),这是由于母带及照片一再翻录\拍之故,除非制版的菲林保存了下来,而且保存的极佳。如果你是一个欣赏一切美好事物者,你就会明我在说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