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3-1 22:03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版主
- 威望
- 6248 点
- 魅力
- 6165 次
- 金钱
- 29740 枚
注册时间2014-11-28
最后登录2024-10-5
阅读权限15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安妮宝贝说: 【专辑中文名】中国京剧有声大考
【英文名】The Vocal Art of Chinese Beijing Opera
【碟片数】30
【介质】CD
【出版社】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ISRC】CNC020730000
【发行时间】1990年08月
专辑介绍:
《中国京剧有声大考》精选了自1910年中国有现代音响技术设备以来至八十年代间谭鑫培、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瑶卿、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等120位杰出的唱工演员的280个精彩唱段,其中生、旦、净、丑齐全,唱白兼备,名唱荟萃,百花争妍,有的唱段为世所罕见,珍贵无比!
谭鑫培(1847.4.23~1917.5.10)演员,工老生,曾演武生。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人。其父谭志道,工老旦兼老生。谭鑫培为其独子,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10岁随父到北京,11岁入小金奎科班习武丑,后改武生及文武老生。1863年出科。23岁搭三庆班,以演《神州擂》、《三岔口》、《白水滩》及"八大拿"等武生戏为主。曾傍程长庚演《青石山》马童,得"大老板"赏识,委以武行头。在《同光十三绝》画中,谭鑫培是唯一的武生演员。以老生享名剧坛则是光绪十年以后的事了。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光绪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与孙秀华、陈德霖、罗寿山四人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宫内艺名谭金培。1917年5月10日上午8时病逝于京城宣内大街大外郎营1号寓所,享年71岁。葬于戒台寺栗园庄墓地,界桩上刻"英秀堂"。今谭门已是七代梨园世家。谭鑫培谭派的弟子很少,但私淑者极多,当时几乎“无生(老生)不学谭”,传人分新老两派,老谭派代表人物是王又宸,还有谭小培(其子)、贾俊卿、孟小茹、罗小宝、贯大元、贾洪林等。言菊朋早期的表演,也严格遵循谭的路子。“新谭派”的代表人物是余叔岩。余在继承谭派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老生流派。票界学谭者有红豆馆主、夏山楼主、王雨田、王君直、王庾生,乔荩臣、程君谋等,对谭派的研究皆有精深的造诣。后来的马连良、言菊朋等均受谭派影响很深。其孙谭富英的“小谭派”则基本上是“老谭派”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其他行当的演员如武生杨小楼,旦行梅兰芳、王瑶卿等,也受其启发和影响颇大。
谭鑫培一生创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形象。由于他善于体察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精神气质,因而演来无不形神毕肖。熟悉谭派艺术的著名票友陈彦衡说:“谭鑫培演孔明有儒者气,演黄忠有老将风,《胭脂褶》之白槐居然公门老吏,《五人义》之周文元恰是市井顽民。流品迥殊而各具神似。”他在塑造人物时,不仅注意形象的真,而且讲求艺术的美,在唱念做打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当时的“老生三杰”中,孙菊仙的唱善用“膛音”,以慷慨激昂胜;汪桂芬善用“脑后音”,以雄健刚劲胜;谭鑫培不取孙、汪的实大声宠、满宫满调的实力唱法,而用“云遮月”的嗓音,以声调悠扬婉转,长于抒情取胜,但有时不免略带感伤。同一剧目如《文昭关》、《捉放曹》、《鱼肠剑》等,三人演来,各有特色。谭的唱腔不但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卢胜奎、冯瑞祥等唱法之大成,而用广泛吸取了青衣、老旦、花脸各行的唱法以及昆曲、梆子和大鼓的音调,巧妙地融于老生唱腔中而不露痕迹,又能统一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之中,自成一家。他还善于突破二二三、三三四的句法,运用衬字、虚字润腔,灵活地转变板眼,因而他的演唱玲珑活泼,变化多端,于平淡中见灵巧,并能细腻而鲜明地表现不同人物的感情。如《卖马》中秦琼的抑郁感伤,《洪羊洞》中杨廷昭的凄怆沉痛,《战太平》中花云的激昂慷慨,《李陵碑》中杨继业的悲愤苍凉等,无不曲尽其妙。他的念白,字斟句酌,清晰流畅,《空城计》的“三报”、《八大锤》的“说书”等,都是他的精心杰作。谭鑫培谭鑫培早年曾演武生,武功根底坚实纯熟,身手矫健稳练,所以无论演靠把戏、箭衣戏或褶子戏,都能做到身段灵活洒脱,干净洗炼,在很多戏里还表现了独特的技巧,如《四郎探母》的“吊毛”、《战太平》的“虎跳”(一说“拨浪鼓”)、《八大锤》的“断臂”、《李陵碑》的卸甲丢盔等,都有独到的功力;全本《琼林宴》的身段繁重,他演来却游刃有余,显示了他的腰腿功夫;《当锏卖马》中的耍锏、《翠屏山》的舞刀等也都有独到之处。 谭鑫培在艺术上富有革新精神,所演各剧,在剧词和表演艺术上多有加工改革之处。又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他面形清癯,因此不常演王帽戏;演《定军山》的黄忠,不戴帅盔而戴扎巾,都是为了掩其所短而发挥其所长。
谭鑫培在艺术上文武昆乱不挡,能戏甚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剧目为:《空城计》、《当锏卖马》、《李陵碑》、《击鼓骂曹》、《捉放曹》、《洪羊洞》、《桑园寄子》、《四郎探母》、《武家坡》、《汾河湾》、《定军山》、《战太平》、《连营寨》、《南阳关》、《珠帘寨》、《打渔杀家》、《八大锤》、《琼林宴》、《胭脂褶》、《南天门》、《坐楼杀惜》、《清风亭》、《战宛城》、《别母乱箭》等。
孙菊仙(1841~1931)京剧老生,是半途转业、三十岁以后才由票友下海的著名艺人。名濂,一名学年,字菊仙,号宝臣,外号孙一啰,晚年用“老乡亲”为艺名;天津人。生在天津市一位商人的家中。诞辰:1841年1月23日,道光二十一年(辛丑)正月初一日。逝世:1931年7月29日,农历辛未年六月十五日,卯时
自幼悟性很强,喜好音律、戏曲和武术。1858年十七岁时考取了武秀才,当再考武举人落榜后,愤而投军从戎。1861年二十岁的孙菊仙投奔清军陈国瑞的部下,参与了镇压太平军的战役。1867年转到英西林的军队服役。因功保至游击,获三品衔。作过“候补都司”。后来,英西林因涉及某案,被革职,孙菊仙由此弃官来到北京,开始了他近七十年的京剧演唱生涯。孙菊仙从少年时代就非常喜爱程派京剧艺术,来到北京后,便投奔到同治年间最著名的京剧老生程长庚的门下学习京剧。他先是做票友,后来正式进入梨园界,最早进入的是祝成班。由于他具有歌喉洪亮、行伍出身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善于揣摩,融会各家之长,独具一格,很快红遍京城,成为各戏班争聘的名角。 他在北京最受欢迎时期,也是谭鑫培、汪桂芬正红的时候。当时谭鑫培的代表作是《碰碑》,汪桂芬的代表作是《文昭关》,他的代表作是《三娘教子》。这是被观众公认为百听不厌、代表三个不同流派,各自具有特点的好戏。当时北京街头巷尾,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学着哼孙腔“小东人……”,谭腔的“金乌坠……”,和汪腔的“伍员马上怒气冲……”。 1886年孙菊仙被招入清宫的升平署,为清朝“内廷供奉”。在宫廷内演戏同时兼任教习达十六年之久。孙菊仙的京剧表演艺术甚受慈禧太后的称赏,被赐予三品顶带。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京城的寓所被毁,全家迁往上海,在上海从事演出和经营剧班十余年。孙菊仙的演唱受到旅沪的天津商人的赞赏,因为同里关系,亲切地称呼他“老乡亲”,此后,这个称呼逐渐在各地叫响,即使演出的海报、戏单上也以此相称。辛亥革命后孙菊仙回到了北京,自民国政府成立后他就很少参加商业演出。但是对水旱赈灾、养老恤孤之事却乐而为之,至老不疲。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晚年的孙菊仙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天津。返津后,他始终关注着家乡京剧艺术的发展,重视培养京剧人才。积极参加天津票友界的活动,经常到票房清唱。孙菊仙与当时天津的文化名流有很深的交往。1920年逢孙菊仙生日,天津教育家严范孙专门做诗庆贺。1926年天津东门里文庙修缮完毕,应严范孙、林墨青等人之邀,拜谒文庙并合影留念。孙菊仙与当时主持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的天津教育家林墨青在戏剧改革方面志趣相合,曾在草厂庵共同组织京剧团体 ——鹤鸣社。
孙菊仙的唱腔唱法,以大气磅礴、不拘细节为主要特色,世称孙派,是清末重要的老生流派之一。孙菊仙同谭鑫培、汪桂芬合称老生“新三杰”,他壮年从艺,曾师事中年的程长庚,得其亲炙;又接受了张二奎的影响,继承了程、张两派演唱直腔直调、不尚花梢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孙菊仙嗓音宽厚高亮,音量极大,有宽有窄,有高有低,五音俱佳,每一放歌,浩瀚洪阔有如雷鸣。兼之气力充沛,用尖腔、使嘎调,极其自然。唱腔古朴雄壮,不事雕琢,磅礴充沛而少转折,长腔也不常见,虽粗服乱头却别具魅力,真挚朴实感染力强,令听者动容。孙菊仙的念白,吐字饱满,有棱有角,间有天津方音,又吸收了王九龄既上口、又接近口语的念法,铿锵有力,爽朗风趣,无作戏痕迹。孙菊仙在新三杰中属守旧类型,但也有所创造。他的唱、念纯以气胜,并且善于通过气息的放与收、音量的大与小、声调的高与低、节奏的疾与徐、行腔的曲与直等方面的对比,造成鲜明、强烈的印象,取得感人的效果。如《逍遥津》、《李陵碑》、《乌盆记》等剧目中的大段唱工即是这样处理的。 孙菊仙的唱腔与谭、汪两派不同,咬字有力,行腔转折不多而极动听,宽起来如黄钟大吕,细起来非常之细却又是袅袅不断。他独创的孙腔,有一种唱着唱着似离开你的耳鼓,逐渐要消失,而忽然大声一放,震耳欲聋。他的唱腔,有时一波三折波澜壮阔,有时突然直上,鸢飞戾天。他平时为人讲求“侠骨义气”,好打不平,所以他演老头戏,如《四进士》的宋士杰很有特色。他身材硕长,两只大眼睛神采奕奕,形容宋士杰的古道热肠、侠肝义胆,谭鑫培、汪桂芬也不得不退避三舍,而不动演此戏。
常演剧目有《雍凉关》、《七星灯》、《搜孤救孤》、《搜府盘关》、《完璧归赵》、《马鞍山》、《卧龙吊孝》、《胭粉计》、《善宝庄》(即《敲骨求金》)、《雪杯圆》、《骂杨广》、《洪羊洞》、《三娘教子》及《四进士》等。
孙派艺术的直接传人不多,双阔亭、时慧宝分别继承了他的高亢挺峭和低回浑厚,天津票友王竹生、李东园等学孙也有似处。他的唱腔、唱法、念白诸方面的特色大多被后来的一些名家吸收,如麒派得其粗豪苍劲,马派取其风趣自然,高派传其慷慨奔放,甚至刘派也取法于他的悲壮激昂。孙菊仙的特色唱腔在丑行演员萧长华的唱段中也有所体现。 孙菊仙创造了一些运用“孙派”独有唱腔的戏,如《完璧归赵》、《马鞍山》、《舌辩侯》、《卧龙吊孝》、《逍遥津》、《胭粉计》、《火烧上方峪》、《善宝庄》、《雪杯圆》、《骂杨广》、《戏迷传》等等。后来为“刘(鸿声)派”所宗,继之高庆奎又兼学孙、刘。孙派继承者只有时慧宝,起始很红,后因潦倒以死,传下来的“孙派”艺术,就被高派、麒派、马派等吸收于各派之中了。
汪笑侬(1858~1918) 中国京剧作家,表演艺术家。满族。北京人。本名德克金,字仰天,号孝侬。出身官宦家庭,自幼聪明,1879年(光绪五年)中举,但他无意追求功名。其父给他捐一河南太康知县,因性情刚直,被劾罢职。转而投身戏曲界。 他的表演做功细致、逼真,唱功戏也得心应手,取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之长,融会徽、汉二调,自成一派,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新,世称汪派。 他学识渊博,擅长诗词。一生创作、改编、整理了京剧剧本多种,对剧本的文学性十分重视,要求情节合理,情文并茂,而又流畅上口。他创作、改编的戏曲剧本大多取材历史故事,借古喻今,隐刺时政。对清政府腐败,激于义愤,自编自演二十余出戏,来抨击社会,抒发情怀。他满怀爱国热忱,但寄希望于圣主、贤相。
曾入翠凤庵票房学唱京戏,又得孙菊仙指点,技艺日进。后在上海丹桂茶园用王清波名挂牌演出,正式成为职业京剧演员。他编演新戏,力主戏曲改良。辛亥革命后担任过戏剧改良社社长。1916年再度赴沪演出,因贫困成疾,卒于上海。
汪笑侬是与老生“后三杰”同时期的老生演员,他的唱腔于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刘鸿升之外,另辟蹊径,于清末民初蜚声南北,亦称“汪派”。 汪笑侬吸收各家之长,借鉴了孙的豪迈、谭的清隽、汪的雄劲和刘的激越,又采用了徽调、汉调的唱腔、韵味,结合自己的嗓音,创造出一系列独特的唱腔,使人耳目一新。 汪笑侬总的演唱风格是突出个性,声情并茂。他的唱腔清越激昂,通俗而不庸俗,虽变化多端而不显生硬勉强,或自高昂处跌宕而下,或于低回处曲折而起,都能传情、动人。 汪笑侬的嗓音窄而高,气力稍单弱,因此,在唱法上注意控制、运用气息,突出抑扬、吞吐和收放的对比,用抑、吞、收来反衬扬、吐、放,以造成效果。于唱段收尾时,多在似急流奔泻的行腔之后,强力顿住、然后用全力一放,使尾腔喷薄而出,格外饱满。 汪笑侬尤善于驾驭超长的唱段,如《哭祖庙》中的大段反二黄共120句,最长句达40余字,他并不从头至尾平均使用力气,而是将它分为7个层次,每个层次中都由弱至强、由低至高,盘旋而上,形成各自的高潮,7个高潮又依次递进增强,自然地推上顶峰,造成总体上的慷慨激昂,将剧中人悲愤之情宣泄无余,给人以一气呵成的印象。短段唱腔则尽量迂回委婉,重点唱句也有鲜明的特色,如《刀劈三关》的二六、流水板。汪笑侬善于刻划人物,表演有书卷气,能充分体现文人、贤士、书生的气质,如《马前泼水》中朱买臣的寒酸,《骂阎罗》中郭胡迪的狂狷,都能不温不火,恰到妙处。 汪笑依能演靠把戏,武打精炼而不花梢。
汪派特有剧目大都为他自己创作、改编,有的系由其他剧种移植,《哭祖庙》、《刀劈三关》、《马前泼水》、《党人碑》、《受禅台》、《博浪椎》、《骂阎罗》、《桃花扇》、《骂王朗》、《煤山恨》、《分金记》等是他代表作。他演其他传统剧目也往往进行加工、改造,使之别开生面,新颖而有活力,如《柴桑口》、《喜封侯》、《八义图》、《失街亭》、《逍遥津》、《镇潭州》、《四郎探母》等。为纪念他诞辰100周年,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汪笑侬戏曲集》。
汪笑侬的传人较多,以女演员恩晓峰成绩最好,金小楼、石月明、何玉蓉等学汪亦有似处。此外,唐韵笙及北京票友王泊生等亦能演唱汪派剧目。
刘鸿声(1879~1921)北京顺义县人。早期京剧老生名家,其艺术世称刘派。一作鸿升,又作鸿生,字子余,号泽宝。1921年3月9日故于上海。
原在北京刀剪铺学徒,因酷爱京剧,后入翠峰庵票房学净角。1895年成为职业演员,先后在同春、四喜班为谭鑫培、孙菊仙当配角。改搭玉成班后,主演《八本铡判官》,声名鹊起。1909年赴沪始改演老生。辛亥革命后,回京在广和楼组建鸿庆班,自任主演。他的演唱嗓音响亮、清脆、甜润,行腔挺拔、刚劲、流利,多用京字、京音。以《斩黄袍》、《斩马谡》、《辕门斩子》和《四郎探母》著称。成名后有时还演出花脸戏《探阴山》和老旦戏《钓金龟》等。他曾继谭鑫培之后任北京正乐育化会会长。
刘鸿声初演铜锤花脸,宗穆风山一派,后改唱老生。他嗓音极高,音质纯净,具备脑后音、虎音、炸音,并有较难得的水音。气力充沛,运用得法,又善使气口。习用“楼上楼”的行腔方式,逢高必拔,拔必到顶,能适应各种板式的演唱,以西皮腔最为见长。唱念用北京字音,宗张二奎,唱腔亦近奎派,又吸收孙菊仙的唱法,但改变了二者平直朴素的风格,有大量的创新,如将《斩黄袍》中“孤王酒醉桃花宫”的二六板唱词,由14句删为6句,每句都唱的新颖、华丽;又如《辕门斩子》中“见老娘是一礼躬身下拜”,融入娃娃调,独创新回龙腔,旋律优美动人。音高而音域窄,乃形成一种独特唱法,别具韵味。
刘派的戏路很宽,不仅拥有奎派各剧,其他如孙、谭各派的剧目,一经移植,也都能赋予刘派特色。刘鸿声跛足,又无幼工,故基本没有靠把戏、武老生戏及特殊的表演技艺,以唱功戏为主,演唱中喜用大量唱词,如《上天台》中的“一百单八句”和《逍遥津》中得数十个“欺寡人”等。念工戏亦佳,又兼演老旦。刘唱铜锤花脸,因嗓 刘派常演剧目极多,代表剧目最突出的有“三斩一探”——《斩黄袍》、《斩红袍》(即《打窦瑶》)、《辕门斩子》、《四郎探母》及《上天台》、《逍遥津》、《空城计》、《斩马谡》等,此外还有《敲骨求金》、《黄金台》、《完璧归赵》、《御碑亭》、《苏武牧羊》、《乌龙院》、《法场换子》等。
演唱风格高昂清越,刚爽甜脆,对当时及后来的一些老生流派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但刘派的演唱对演员的嗓音条件要求极高,刘鸿声又中年而逝,故临摹刘者虽众,传人却不多,以成就论唯有高庆奎。 刘派的唱法仅有《斩子》、《斩黄袍》、《空城计》、《御碑亭》、《完璧归赵》、《探母》、《乌龙院》、《敲骨求金》、《骂杨广》、《苏武牧羊》、《法场换子》、《探阴山》、《铡美案》(后两段系铜锤花脸)等十数张唱片行世。
【曲目】
CD01
谭鑫培 《打鱼杀家》 《卖马》 《洪羊洞》 《战太平》 《桑园寄子》
孙菊仙 《桑园寄子》
汪笑侬 《刀劈三关》
刘鸿声 《斩黄袍》 《辕门斩子》 《探阴山》
CD02
陈德霖 《孝义节》
王瑶卿.程继仙 《能仁寺》
龚云 《行路训子》
谢宝云 《美人计》
金秀山 《刺王僚》
裘桂仙 《御果园》
王鸿寿 《御碑亭》
许荫堂 《赶三关》
时慧宝 《金马门》
王凤卿 《文昭关》 《鱼肠剑》
朱素云 《飞虎山》
CD03
余叔岩 《战樊城》 《鱼肠剑》 《李陵碑》 《空城计》 《洪羊洞》 《一捧雪》 《搜孤救孤》《战太平》 《八大锤》 《沙桥饯别》 《珠帘寨》 《伐东吴》 《乌龙院》
CD04
言菊朋 《卧龙吊孝》 《让徐州》 《天水关》 《骂王朗》
高庆奎 《胭粉计 》 《辕门斩子》 《逍遥津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苏秦张仪》
CD05
马连良 《甘露寺》 《 四郎探母》 《乌龙院》 《 胭脂宝 》 《奇冤报褶》 《盗宗卷》
周信芳 《扫松下书》 《华容道》 《投军别窑》 《四进士》
CD06
孟小冬 《打鼓骂曹》
谭小培 《二进宫》
王又宸 《连营寨》
王少楼 《捉放曹》
李吉瑞 《独木关》
林树森 《单刀赴会》
贯大元 《贺后骂殿》
邓远芳 《取成都》 《战长沙》
郭仲衡 《文昭关》
CD07
杨小楼 《长板坡》 《汉津口》 《野猪林》 《战宛城》 《冀州城》 《霸王别姬》
盖叫天 《快活林》
姜妙香 《飞虎山》
俞振飞 《白门楼》
CD08
梅兰芳 《俊袭人》 《祭江》 《彩楼配》 《刺汤》 《天女散花》 《木兰从军》 《抗金兵》《太真外传》
CD09
尚小云 《雷峰塔》 《三娘教子》 《御碑亭》 《桑园会》
程砚秋 《青霜剑》 《玉堂春》 《贺后骂殿》 《梅妃》
CD10
苟慧生 《荀灌娘》 《白娘子》 《钗头凤》 《卓文君》 《红娘》 《金玉奴》
徐碧云 《宝莲灯》
朱琴心 《人面桃花》
雪艳琴 《梅玉配》
王玉蓉 《焦仲卿妻》
新艳秋 《霸王遇虞姬》
CD11
金少山 《锁五龙》 《御果园》
郝寿臣 《打龙棚》 《除三害》
郝寿臣.甄洪奎 《荆轲传》
侯喜瑞 《牛皋下书》 《斩马谡》
卧云居士 《断太后》 《六月雪》 《徐母训子》 《徐母骂曹》
CD12
马连良 《焚绵山》 《苏武牧羊》 《清宫册》 《十老安刘》 《串龙珠》
谭富英 《定军山》 《战太平》 《南阳关》 《鼎盛春秋》 《法门寺》
CD13
杨宝森 《文昭关》 《击鼓骂曹》 《洪羊洞》 《空城计》
奚啸伯 《哭灵牌》 《白帝城》 《宝莲灯》
唐韵笙 《刀劈三关》
雷喜福 《选元戎》
李少春 《王佐断臂》
李宗义 《斩黄袍》
李万春 《火并王伦》
高盛麟 《落马湖》
姜妙香 《四郎探母》
叶盛兰 《罗成叫关》
裘盛戎 《草桥关》
袁世海 《连环套》
CD15
程砚秋 《窦娥冤》 《锁麟囊》 《荒山泪》
尚小云 《昭君出塞》 《双阳公主》
荀慧生 《红楼二尤》 《十三妹》
CD16
李世芳 《宇宙锋》
毛世来 《红楼二尤》
宋德珠 《锯大缸》
张君秋 《女起解》
萧长华 《蒋干盗书》
言慧珠 《西施》
李玉茹 《红娘》
李金泉 《大登殿》 《探寒窑》
王玉敏 《辕门斩子》 《徐母骂曹》
CD17
马连良 《赤壁之战·借东风》 《赵氏孤儿》 《海瑞罢官》
谭富英 《定军山》 《桑园寄子》 《空城计》 《将相和》
CD18
李少春 《失街亭》 《法场换子》 《野猪林》 《将相和》 《上天台》
杨宝森 《李陵碑》 《捉放曹》
CD19
奚啸伯 《范进中举》 《法门寺》
李和曾 《孙安动本》 《胭粉计》 《三打祝家庄》
李宗义 《辕门斩子》
CD20
李多奎 《太君辞朝》 《打龙袍》 《哭灵》
叶盛兰 《辕门射戟》 《白门楼》 《柳阴记》
CD21
梅兰芳 《贵妃醉酒》 《穆桂英挂帅》
CD22
李多奎 《望儿楼》 《徐母骂曹》 《遇皇后》 《赤桑镇》
李金泉 《李逵探母》 《岳母刺字》 《罢宴》
王玉敏 《药茶计》
CD23
裘盛戎 《姚期》 《赵氏孤儿》 《将相和》 《赤桑镇》 《铡美案》
袁世海 《九江口》 《黑旋风》 《群英会》
CD24
李少春.杜近芳 《白毛女》
关肃霜 《黛诺》
李慧芳 《洪湖赤卫队》
裘盛戎 《杜鹃山》
张学津 《箭杆河边》
李光.吴钰璋 《平原作战》
李维康 《蝶恋花》
CD25
钱浩梁.高玉清.刘长瑜 《红灯记》
赵燕侠.马长礼.周和桐 《沙家浜》
杨春霞.马永安 《杜鹃山》
冯志孝.杜近芳 《红色娘子军》
童祥苓 《智取威虎山》
宋玉庆.方荣翔 《奇袭白虎团》
CD26
张君秋 《状元媒》 《秋瑾传》 《西厢记》 《怜香伴》 《诗文会》 《望江亭》
CD27
梅葆玖 《凤还巢》
赵燕侠 《白蛇传》 《碧波仙子》
杜近芳 《谢瑶环》 《桃花扇》
昊素秋 《苏小妹》
赵荣琛 《荒山泪》
李慧芳 《赠书记》
CD28
李世济 《锁麟囊》
童芷苓 《勘玉钏》
王吟秋 《碧玉簪》
刘秀荣 《珍珠烈火旗》
杨秋玲 《杨门女将》
刘长瑜 《燕燕》
李玉芙 《雏凤凌空》
孙毓敏 《杜十娘》
张曼玲 《陈三两爬堂》
CD29
言少明 《卧龙吊孝》
方荣翔 《除三害》
张文涓 《定军山》
张少楼 《让徐州》
李鸣盛 《王佐断臂》
高宝贤 《六出祁山》
陈正薇 《天女散花》
梁小鸾 《春秋配》
李丽芳 《侠女十三妹》
罗蕙兰 《生死恨》
萧盛萱 《虹霓关》
CD30
马长礼 《串龙珠》
谭元寿 《洪羊洞》
孙岳 《碰碑》
张学津 《胭脂宝褶》
李崇善 《正气歌》
叶少兰 《吕布与貂蝉》
李长春 《牧虎关》
齐啸云 《连环套》
李鸣岩 《岳母刺字》
王晶华 《佘太君抗婚》
王晓临 《三进士》
下载地址:
免责声明:
本專輯来源网络,再此感谢原发布者!版權屬唱片公司所有,只可用於個人試聽交流使用,
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或公開傳播的場合,請在試聽後24小時內刪除,
本人不承擔與之相關的一切法律責任。
如您喜歡此專輯,請購買正版支持您喜欢的歌手和唱片公司!
|
评分
-
参与人数 1 | 威望 +30 |
金钱 +30 |
魅力 +30 |
等级积分 +30 |
收起
理由
|
实不解虚
| + 30 |
+ 30 |
+ 30 |
+ 30 |
感谢分享!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