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的阳光 发表于 2015-1-19 07:36:59

群星《巴乌·芦笙独奏曲集》[/WAV/115

群星《巴乌·芦笙独奏曲集》

专辑中文名: 巴乌·芦笙独奏曲集

艺术家: 群星

音乐类型: 民乐

资源格式: WAV

版本: [海文音像 HM-19]卡带电脑录制

出版:海文音像出版社

编号:HM-19

配器:周成龙、曾加庆、彭正元、刘斌

伴奏:上海民族乐团

巴乌独奏:李相庚、杜冲

芦笙独奏:李裕祥

发行时间: 1990年前

地区: 大陆

?

专辑简介

巴乌,属竹管铜簧乐器,簧为舌形。是彝族、哈尼族、傣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族吹奏乐器。当地彝语叫“及菲里莫”,哈尼语叫“梅巴”。

巴乌是流行在中国西南地区彝、苗、哈尼等族的单簧吹管乐器,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指孔(前七后一),在吹口处置一尖舌形铜制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声。巴乌音量较小,但音色柔美,西南地区的人们称它为会说话的乐器。巴乌流行于云南省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贵州省黔东南和黔南等地。在民间以单管者为主,亦有双管合并而成者,称为双眼巴乌。传统演奏方式均为直吹。常用音域多不超过八度。巴乌的音色非常地柔美悦耳,很像一对钟情的恋人在窃窃私语,低诉衷肠,所以每到晚间,彝族、哈尼族、苗族青年在谈恋爱时,常用它抒发自己的衷情,传递爱慕之情。

传统的巴乌,音域窄、音量小,但音色优雅。在各民族中,常用以伴奏舞蹈和说唱,也用于独奏。哈尼族人民随身携带,老人和青年们都喜欢吹奏。哈尼族和彝族的青年小伙子。常用巴马来演奏情歌。在彝族,人们放羊时或晚间也常吹奏巴乌。

近几十年来,巴乌经专业工作者的不断改革,音色不变,音域扩大,音量增加,适于演奏宽广、抒情的音调。合奏时,它也可以作为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的桥梁。

芦笙,古称卢沙。是苗族、侗族、瑶族、水族、仡佬族、傣族、布朗族等民族和克木人等吹奏乐器。流行于黔、桂、滇、湘、川等省、区。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

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早在西汉初巳出现。南宋范成大在他所著的《桂海虞衡志》中,曾提到他当时在广西所见的瑶族八管芦笙。

芦笙大小不一,管的数目也不尽相同,从单管、双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较常用的是六管芦笙。六管芦笙的构造,是用六很长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制的笙斗;每管的根部各装一个铜质簧片;管的下端各开一个小孔,吹奏时手指按孔发音。有的芦笙,在竹管上端套上竹篦折成的三角形喇叭或套上稍大的竹筒,起共鸣作用。各管音高的次序,随着地域和民族不同而异。吹奏时,以单音奏旋律,同时发出两个以上的和音作伴奏。

笙多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贵州苗族地区,有大小不同的四种芦笙组成的乐队,并且有一整套传统的芦笙曲。经过多次改革,先后有十五管、二十管、二十六管、三十六管的芦笙出现。有的将木制笙斗改为金属笙斗,有的加上音键,扩大了音域,能吹奏十二个半音,解决了转调问题,能演奏较复杂的乐曲。

苗族歌舞-芦笙舞排笙,是解放后根据芦笙的原理改革发展而成的。有二十个管,用键盘弹奏,用脚踏风箱辅助吹气,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成为乐队中的低音管乐器。芦笙筒,又称大筒,是在苗族单音芦笙筒的原理上发展而成的,有二十九管,用键盘弹奏,成为乐队中的低音管乐器。音色浑厚宏亮。笙管按半音次序排列,可奏十二个调。

专辑曲目

巴乌曲

01. 草原情歌 (李相庚演奏 彭正元曲)

02. 渔歌 (李相庚演奏 阎铁明曲)

03. 丰收舞曲 (李相庚演奏 许青彦、周成龙曲)

04. 山寨情歌 (杜冲演奏 周成龙曲)

05. 唱吧!跳吧! (杜冲演奏 曾加庆曲)

芦笙曲

06. 山野 (李裕祥演奏 周成龙曲)

07. 赞歌 (李裕祥演奏 徐超铭曲)

08. 吹起芦笙唱丰收 (李裕祥演奏 徐超铭改编)

09. 拉山号子 (李裕祥演奏 覃立兴曲)

10. 相思树 (李裕祥演奏 彭正元曲)

下载地址:
**** Hidden Message *****

花果山王 发表于 2015-1-19 09:35:57

回楼主息县的阳光

谢谢,下载了听听

小尾巴 发表于 2015-1-19 13:07:37

这个也收藏了,多谢!

籥篪筹 发表于 2015-1-20 11:47:49

不错,有机会给大伙儿吹几曲这乐器,已是我的感谢之心!

leetianxia 发表于 2024-10-30 19:53:47

谢谢提供分享!: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群星《巴乌·芦笙独奏曲集》[/WAV/115